研究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、科研经验丰富、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,设有智能制造与装备、精密机械加工、微纳制造、物理化学加工、可持续设计与制造、材料基因工程与制造集成、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等7个研究方向,从事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。其中:
1.智能制造与装备 (学术带头人:赵玉刚教授)
(1) 信息-物理系统
Ø 传感器与网络
Ø 大数据分析
Ø 装备(数控机床)实时控制
(2) 基于云的协同设计与制造服务(例如3D 打印云服务)
(3) 可持续性智能制造系统
2.精密机械加工(学术带头人:田业冰教授、张桂香教授)
(1) 切/磨削
(2) 抛光与光整加工
(3) 表面处理、涂层等
(4) 使役性能(疲劳、腐蚀、摩擦学、光学、物理性能)
3.微纳制造(学术带头人:程祥教授)
(1) 微细切削
(2) 超硬微细铣削刀具
(3) 表面微织构
(4) 生物活性组织/融合器复合制造
4.物理化学加工(理化加工)(学术带头人:李志永教授)
(1) 增材工艺/3D打印(选区激光融化/SLM、激光熔覆/LMD)
(2) 能量束减材工艺(电化学/ECM、电火花/EDM、激光等高能束)
(3) 增材-减材复合工艺链 (金属、陶瓷、高分子零部件)
Ø 3D 打印(SLM等)+ 精加工(CNC 加工、抛光、电解等)
Ø 3D 打印(SLM等)+ 热处理 (零部件形性一体化调控)
5.可持续设计与制造(学术带头人:杨先海教授、赵国勇教授)
(1) 可持续性(绿色、节能、环保)材料
(2) 可持续性机械设计、制造工艺、与机床
(3) 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指标体系与评估(资源/能耗与排放)
Ø 工艺与制造系统
Ø 产品与装备(例如新能源汽车、机床)
6.材料基因工程与制造集成(学术带头人:方晓英教授)
(1) 材料基因工程
高通量计算与实验
(2) 集成计算材料与制造
Ø 数值仿真模型 + 实验: 材料成分-微观结构-制造工艺-性能链
Ø 材料成分、微观组织、工艺参数、及机械性能调控科学化
Ø 典型材料(铝/镁、高强度钢、钛/镍、复合材料、医用材料、仿生多孔材料等)
7.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(学术带头人:殷凤仕教授)
(1) 高性能人体植入物新材料
Ø 医用金属材料(例如可降解镁钙合金、钛合金、记忆形状合金等)
Ø 医用高分子材料(例如polyethylene等)
(2) 植入物协同设计与制造